iT邦幫忙

2025 iThome 鐵人賽

DAY 1
0

前言

嗨,我叫高高,因為希望身高高一點,也因為我有點難搞。
是一個快要碩士畢業但對未來還是很迷茫的3歲又240個月的小孩,
希望可以利用這30天找點方向,也想挑戰自己,把 紀錄 變成一種 每天的習慣


習慣是每天堆起來的

心理學有研究說,養成一個新習慣大概需要 21 到 66 天
不管是運動、閱讀,還是寫程式,重點都是──每天堆一點點

所以我給自己一個挑戰:
這 30 天,我能不能真的養成「每天紀錄、每天寫」的習慣?
同時,也讓自己對 生成式 AI 有更深的理解?


Vibe Coding:讓程式有節奏

寫程式有時候會讓人覺得壓力爆表,還有不能動的時候真的很煩。
我想試試另一種方式──Vibe Coding

帶著氛圍感、保持專注,
是不是能讓寫程式沒那麼枯燥乏味,還能跟 AI 聊會天。


文件驅動的 Vibe Coding

除了氛圍,我還想在方法上嘗試不一樣的。
這次我想嘗試 document-driven 開發

先把規格、流程,甚至 rules 都寫好,
再進入實際開發。

這樣我就不是被 AI 牽著走,
而是 用文件和規則駕馭 AI
讓它變成我的夥伴。


工具夥伴:Claude、Cursor

這一路上,我想大量使用 Claude、Cursor、Claude Agents,甚至 MCP。

AI 不只是幫我寫程式,
它還能幫我拆解問題、檢查細節,
甚至自動分派角色給合適的 agent。

同時,我也會參考一些 影片教學 和 開源專案,
讓這些工具的效能發揮得更好,幫我更快找到最佳做法。

而透過文件跟 rules,
我能保持主導權,
讓 AI 真正成為我最強的拍檔。


30 天後,我想留下什麼?

這不只是一個「每天寫文」的挑戰,
我更想在最後完成一個完整專案。

不管它是個小工具、一個 app,
還是一個能實際運作的系統,
我希望在這 30 天裡,
不只養成 coding 的習慣,
還能完成一個值得分享的作品。

最後,也想給自己以及一起參賽的人一點鼓勵:
「遠離一切不喜歡的人、事、物,但只要不排斥的事,就大膽嘗試吧!」


下一篇
[Day2]安裝 Claude Code
系列文
生成式 AI 輔助程式設計:探索 Vibe Coding、Claude 與 Cursor 的新世代開發體驗2
圖片
  熱門推薦
圖片
{{ item.channelVendor }} | {{ item.webinarstarted }} |
{{ formatDate(item.duration) }}
直播中

尚未有邦友留言

立即登入留言